沈帥青:電車有價值 勿叮走「叮叮」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08/18 08:00

最後更新: 2015/08/18 10:42

分享:

分享:

俗稱「叮叮」、行走百年的電車,突身陷被叮走危機,有顧問公司申請取消中區電車路,直指保留電車是「抱殘守缺」,不如騰出路面,但電車何止獨特,實用價值更多,誰能代替!

作為香港特色之一的電車,確是又老又慢,自1904年起營運,來往堅尼地城至筲箕灣,「年齡」過百歲,車速則向來快極有限,堪稱全港最慢交通工具。年紀大、行得慢,是否要「退休」了?最近的確有人提出,一名從港府退休的前規劃師薛國強,透過其顧問公司向城規會遞交申請書,直指電車功能遭港鐵取代,卻佔用不少路面,要求取消德輔道中、金鐘道的電車路段,以改善中區交通擠塞問題。

城規會暫定10月底開會討論,但社會早已議論紛紛,既是有人稱城市不能只追求速度,又有指過百歲的電車歷史悠久不應淘汰等,不過另一邊廂,提出建議的薛國強,昨也在電台大力反駁,力斥保留電車的好處,除了懷舊之外別無其他,直指電車浪費路面,支持保留電車的人,更是抱殘守缺!

電車公司不會甘於被彈得一文不值,一番爭議肯定又起。究竟電車是有用的交通工具,還只是「阻路」而已、不應為懷舊留低?固然,百年歷史、懷舊不是永遠存在的必然保證,不是老就可留低,但是,電車對港人的意義及用處,確不止是夠老,實用的價值,更是不可忽略吧?

首先,電車確是不少港人尤其是短途客的極佳交通選擇。在中區工作的打工仔,要出外到另一間公司遞交文件、開個會或吃個飯等,很多時候行程都不遠,但選擇如何前往,其實頗為尷尬。若是行路,路程要10多、20分鐘,在本港又濕又熱的天氣之下,往往行得一身大汗,若坐港鐵則最舒服,但要在車站來來回回,又上又落,還不如坐電車,全程在路面來得方便?

當然,坐巴士也是選擇,但若比較價錢,則電車勝出,每程只要2.3元,比起巴士、港鐵便宜一截,而短途的車程,時間也不會差多少,固此廉價選擇,向來受到不少打工仔、市民的歡迎。

其次,更是電車的環保特性。中區一向是空氣污染重災區,港府一直推動中區引入電動巴士,就是為了改善當區的空氣質素,而電車不正是環保的交通工具嗎?可載過百人、無廢氣,更加適合在中區行駛,若然把電車踢走,換上巴士、小巴等,那麼要改善中區的空氣污染質素,隨時愈變愈難。

更甚的還有電車對旅遊業的價值。懷舊電車不止港人喜歡,更是無數訪港遊客心目中的「景點」,專程到港島一嚐遊「叮叮」河的滋味,橫跨港島東至港島西。美國CNN網站亦報道過,坐電車就是探索香港的最佳方法之一。

當然,中區車多路窄,交通繁忙的問題確嚴重,但叮走「叮叮」,中區交通就會改善嗎?路面是騰出來了,但不代表中區車流就可加快!事實上,現時不少私家車駕駛者,自動自覺會避開中區,就是知道人多車多,駕車入中區只會碰上塞車,但當踢走了電車路,人人覺得可用的路面多了,則自會「吸引」更多汽車湧入,結果只怕一樣擠塞,不單沒改善,且還有更多廢氣。

要改善擠塞問題,始終是要治本,其一是加快興建中環灣仔繞道,真正疏散車流;另一是中區向來有甚多私家車、客貨車,經常違法停車,上落貨或等人,把路面擠得水洩不通,不把它們趕走,又怎解決問題?向電車開刀,只怕是放錯焦點,既不治標也不治本。

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昨稱,淘汰電車無助改善塞車,反而趕走了這個香港城市標誌的電車,會損害本港的優勢。

港人對電車的觀感,向來不差,過往有政黨調查,發現逾半港人認同電車獨特,又會因上落車容易、為看沿途風景、情意結等而搭電車。若為解決中區交通問題而叮走電車,極可能斷錯症下錯藥,而且弊多於利。這並非懷舊或不懷舊的問題,而是減少了港人一個便宜、方便又環保的交通選擇,是否太傻?

撰文 : 沈帥青